我觉得中文本来就够混乱不堪的,到了计算机及其它现代科学的世界里,就完全是一团糟了(也许我说的有点过了,呵呵)。今天在网上闲逛看见这么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拿它举个例子。
假如做产品的跟做页面的交流,说:“这里需要一个标签。”请问这个“标签”指的是什么?我想到的有这么几种可能:
- tab. 不了解的请看这篇“如何处理海量tab?”,我就是看到这个想到写一写这个话题的 🙂
- tag. Web 2.0 时代被滥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更随意的分类,我在很久以前写过一篇日志“标签(tag)真的那么重要吗?”。看,当时我就怕读者搞不清楚,于是在括号里标注了英文。
- label. 一个 HTML tag,用在表单中。写过不少 HTML 的人还不知道?赶紧看去。
平心而论,单单说中文混乱是偏激的。一词多义在一般自然语言中都存在,甚至在编程语言中不也很常见吗?就拿上面第二点提到的 tag 来说,在第三点里也出现了(HTML tag),不过是不同的含义。而 label 也解释为第二点的意思,和 tag 互换使用。Google 的产品就习惯把 tag 叫做 label. 这么理智地一想,又觉得英文也似乎好不到哪儿去……哦,我自己都快绕不过来了,想说服别人,却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了 🙁
总起来说,结合上下文语境,英文还是更清楚一些。这些差异主要是因为计算机世界里新创造了许多概念和词汇,而某些是在中文里没有对应的,或者对应得不好。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台湾人有许多名词的译法跟大陆不一样,也许值得参考。有些东西不好办,还是保留原词比较好,例如 “hack” 这个词。
混乱,还是博大精深?我的思想又彪得更远,觉得语言对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力。中文是很善于模棱两可的,在古代更是这样,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不知道古代多少人因此吃过亏。由于交流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是很模糊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你说我猜,又怕猜错,于是孔老夫子就总结出来一套非常非常科学的行事方法,叫做中庸,一直被我们葱白到今天。
扯太远了,全是愚见,仅供一笑 🙂 做过技术书籍翻译的同志们才更有发言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