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写过一篇相关的——用 Markdown 记笔记的一些工具。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善其事”,仍然想“利其器”,挑选笔记软件的步伐还没有停下。
(more…)Category: 未分类
-
There and Back Again
多年前就感慨过,当初写博客的那拨人,都不写了。现在更是如此,大家如果还有阵地,都转移到微博或微信了。不过微博微信毕竟不像自己的地盘,乱七八糟的,噪音太多了。
我的博客在十年间,天灾人祸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至今还在苟延残喘,不容易。我已经不记得我折腾过它多少次了,上次是用 Python 自己写了个简单的程序,替换了 WordPress 吧。不过就在刚刚,我又换回 WordPress 了,不想折腾了。我自己写的程序没怎么做管理界面,导致我经常忘记写文章的链接。还有垃圾评论来了,我都不记得管理评论的链接是什么。
以前搬家或者换程序的时候,还会仔细考虑如何修改内链,如何保证旧的链接格式还能访问,文章格式不要乱。现在不再考虑了,有的图片可能不会正常显示,访问旧的链接是 404,某些文章里用 JavaScript 做的效果也没了,评论、分类都懒得转移过来。
最不折腾的办法其实是用第三方的博客服务,但是国外的所有博客服务在国内访问都有风险,国内所有做得还不错的博客(或类似)服务最终都会倒闭,所以,我还是自己弄个服务器稍微折腾一下吧。
博客名字也改成了我最早使用的那个,所以本文取了这么个名字。
-
用 Markdown 记笔记的一些工具
我和身边好多朋友都用 Evernote 来记笔记。但是好多年了我时常有个念头,如果用 Markdown 来写笔记,同时又能利用 Evernote 稳定便利的同步服务,那该多好!
几年前在 Google 搜这个话题的时候,发现的网页现在竟然已经找不到了,印象中好像通过 Apple Script 来调用一个 Parser. 还有个特别简洁的应用,简洁到我都无法适应。
今晚想写点笔记,看见 Evernote 又觉得贴个代码太丑了,花了点时间看了看现在的解决方案。
Quiver
Quiver 号称“程序员的笔记本”。
优点:
- 与 Evernote 相似的界面,容易上手
- 代码高亮功能貌似很完善
- 支持普通文本框插入图片——纯粹的 Markdown 也许偶尔无法满足需求
- 全文检索
- 有实时预览
- 支持 LaTex(这个我现在基本不用了)
缺点:
- 实时预览无法跟踪当前编辑位置
- Markdown 语法支持有限(我只简单测试了表格好像不支持,但并不十分确定,求指正)
- 撰写笔记是基于“Cell”的单位,是个新概念,我放在缺点里因为我不是很习惯……Cell 有四种 – Text, Markdown, Code, LaTex
- 小 bug – 在文本框按了 Tab 后无法 Undo,只有再输入普通字符才可以一起 Undo
如果 Quiver 有完善的 Markdown 支持,并且继续完善功能,修正 bug,我会购买并替换 Evernote 的。
StackEdit
StackEdit 是基于浏览器的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开源项目。
优点:
- Markdown 语法、扩展支持得相当完善
- 云同步支持 Dropbox,Google Drive
- 支持浏览器本地存储
- 实时预览并且追踪当前编辑位置
缺点:
- 没有全文检索(貌似有用户贡献的插件可以做)
- 云同步支持的两家基本上不能用
- 同步功能不是很合意,比如删除本地的笔记,服务器上不会删除
马克飞象/Marxico
中文版,英文版,都是收费服务,基于 StackEdit 做的。它是通过 API 跟 Evernote 集成,但我不知道如果我在 Evernote 那边做更改的话会发生什么。在这里编辑,在 Evernote 里阅读,Evernote 里还有一些非 Markdown 的笔记,怎么区分呢?有点乱,我先不考虑。
Sublime Text + 插件
语法高亮和预览都有插件,而且加上 LiveReload 插件还可以实现实时预览(忘了,应该不能跟踪编辑位置吧)。把一堆 .md 文件分类,放在一个目录树中,不也是个功能完善的笔记本吗?Sublime Text 还可以文件夹搜索,够用了,这也是个非常推荐的方案。
如果觉得预览插件不够好用,花钱买个 Marked 2,据说支持监控一个文件夹下面所有的 Markdown 文件,哪个有改动就给你预览哪个,还会标出你改了的部分。为什么叫 Marked 2 呢,因为以前就叫 marked,还便宜,我买过。那时记得标注修改部分的功能还有 bug,现在涨价了,应该功能也强了不少吧。因为他放在 App Store 里卖,所以得换个名字,要不然我这样买过老版本的就可以免费用了。
看起来 Sublime Text 的方案非常好啊,我都有点忘了我为什么不选择了!可能这个整合起来各种插件,还要考虑怎么放在云上,相对于 Evernote 来说太繁琐了吧。人家可是下载个应用,输个密码就行了。
另外我还有多看阅读的读书笔记,也都同步到 Evernote 里了呢。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Evernote 你难道看不见网上那么多人在找 Markdown 写笔记的解决方案?这些人都换了一代了,你敢不敢把这个功能做进去?
此文胡思乱想,虎头蛇尾。如有高见,欢迎赐教!
-
在 Kindle 上体验多看
国庆节前最近为了看一个 pdf 格式的文档,也是为了体验一下多看,我在 Kindle Paperwhite 上面装了个多看系统。
慢慢适应了它的操作、设置方式之后,简单看了几页那个 pdf 文档,有如下感受:
- 切边功能很不错。不过手动切的话,在 Kindle 上对切边位置没有实时的反馈。我想这是受限于 e-ink 的刷新速度吧。
- 切边后再横屏,就能凑合着看了。如果原 pdf 白边很大的话,那此时字体显示也很大了。但是横屏看东西总是有点不舒服。
- pdf 重排确实牛。但是终究有些格式是丢失了,比如源代码的排版,底色等。看 pdf 有时就是为了它严格的版式,所以我不太想用此功能。
但是之后整个长假有空的时候,都在看一本英文书。刚刚切回原生系统,简单对比一下:
- 字体 – 这个的差别感受太明显了,不光是 Kindle 对字体的渲染好太多,而且系统内带的为数不多的字体大都比较漂亮。而多看一方面不能从字体列表看到每个字体的效果,字体也不好看,渲染的效果明显没有原生系统的黑。切回原生系统看同一本英文书,那感觉就是诺基亚 S40 的手机换成了 iPhone
- 查词典 – 多看的感觉稍微快点
- 选择 – 改变选择区域的大小时,多看的似乎更容易掌控
- 中文输入 – 多看的输入法又快又好,几乎赶上手机的体验。但这个其实不常用。
- 书摘 – 多看可以同步至 Evernote,不过我没体验
最后的结论——
- Kindle 还是不适合看 pdf,即使用多看。我可能会买个平板看 pdf
- 看英文书还是原生系统好
- 没必要卸载多看,万一哪天从多看买点中文书呢,毕竟排版比较好
-
天津集体户口准生证办理 (暨天津一日游)
俗话说,办证要从娃娃抓起。这娃娃还没到世上,就得办证了,以证明TA的出生是正确的。
我户口在老家,本来是想在老家办准生证的。结果让爸问了三回,人家坚持说准生证必须在女方户籍所在地办。老婆户口在天津,最初给的说法是集体户口不能落户,不给办准生证。后来在网上咨询,天津计生委给回了电话说可以办,并且告知了所需的各种材料。
于是我们就开始准备,最重要的是我的初婚未育证明。这个对我来说还算省事,就是辛苦我爸了。先去村里开个证明,村委会盖章,再去乡里计生办盖章,最后县里计生局盖章。集齐三枚印章,宝物成功合成。
挑了一个工作日,带上能想到的各种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向天津进发。为顺利,除了普通的B超单子,我们让医院给开了正式的孕检证明,有医生的签字和医院的章。
北京早上7-9点禁止外地车在五环内行驶。我们6点起床,6:30出发,还好离五环近,成功在7点前逃离。尽管想开慢点,一小时后还是通过了天津收费站,而天津外环以内也是7-9点禁行外地车,于是在简陋的服务区吃了点方便面什么的,拖延时间。快到9点的时候往城里走,没想到刚出收费站就堵得水泄不通,等到了户籍托管的地方已经9:40了。托管单位开了一些证明什么的,期间还有一位工作人员严肃告诫——千万别再天津办准生证。
出来后赶到派出所把“未婚”改成“已婚”,到了下一个部门就11:30,下班了。我们找了一个餐馆,硬是熬过三个小时,等到下午2:30.
下午跑了三个地方,我都记不清分别都是干嘛的了。居委会不再是大妈了,态度还不错,比较通融。奇怪的政策要求她们出具现居住地证明,问我们要暂住地的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我们当然不知道有这回事也不知道要这个是为了什么,多亏出发前一天晚上把北京的“暂住证”带了,竟然派上了用场。
注意办准生证的正规时间只有每周二、周五的上午,可是周二上午已经过去了!但是居委会让我们打个电话问问,可能给办。果然,我说了从外地过来的,对方就让我们去办了。办之前还先去另一个部门登记了资料,顺便办了个“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此时网断了,让我们去办准生证证的时候让对方打电话确认。办证还比较顺利,不过下午跑完三个地方,全部办完,也3:50了。天津下午4-7点是晚高峰,外环内禁行外地车。我们一阵猛跑,不过由于堵车,出去已经是4:10了。北京五环内5-8点禁行外地车,我算了算,5点到家的话,时速要150,于是作罢。在北京外面睡了一夜,第二天又大早起来,赶在7点之前到家了。
总结一下这一天:
- 7:00 – 9:00 必须在北京五环与天津外环之间,路程不到100公里,2小时
- 9:00 – 11:30 办事时间 2.5 小时
- 11:30 – 14.30 休息时间 3 小时
- 14:30 – 16:00 办事时间 1.5 小时。各部门下班时间应该比这个晚,但我们想避开高峰禁行
- 16:00 – 17:00 可以进北京,但是我们出天津耽误时间了
- 17:00 – 20:00 不能进北京五环
不管怎么辛苦折腾,最后准生证到手了,心情还算好。虽然目前的政策乱,有不合理之处,多数工作人员还是比较理解和通情达理的。
现在我就希望下一步宝宝出生后,能在老家尽快顺利落户。但长期,我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摆脱“流动人口”、“外地车”的这些身份,也让我的后代不再“暂住”。
-
Fitbit Flex 体验
公司为鼓励员工健身,让大家参加一个为期八周的“挑战”项目,一周走路达到一定步数,每周比上一周更多。这个项目最大的激励就是参与的人都发一个 Fitbit Flex 腕带,有了它才能计步嘛。
过了年纪了,对这种新鲜小玩意没那么大热情了。现在所谓的可穿戴设备这么流行,没想到我的第一件竟然是免费得来的。到手之后赶紧研究一番,怎么同步,怎么记录睡眠。几乎24小时都戴着,睡觉前猛敲几下进入睡眠模式,早上醒来又要猛敲它一阵儿退出。
这样的日子不出一周就厌倦了。首先,它计步就非常不准,这个是无解的。它靠探测摆动或震动来计算步数,但是你摆手的时候,不一定是在走路。有个同事说跑步快的时候,计数也不准。其次仔细想一下,对于运动的人来说,即使准确记录步数有什么意义吗?我上班是相当方便了,需要走路的距离非常短,每天上下班,包括在公司里面来回走动(码农也不需要走太多),加起来竟然五六千步。而中午去健身房跑步十五分钟,满头大汗,也就两三千步吧(我没记太清楚),对于我们的挑战赛来说,“性价比”极低。即使不是专门为这种“比赛”而购买,我觉得这个手环对于计算运动量(或者“卡路里”)来说真是没什么意义。
刚开始了解它的时候我还想,Garmin 做了那么多 GPS 运动手表,为什么不把计步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做进去呢?没过几天,正好 Garmin 发布了 Forerunner 15,但是从定价看却是低端产品。现在看只要稍微体验一下,就知道这是个鸡肋功能,理解 Garmin 的思路了。顺便说,Forerunner 15 比 Flex 多太多功能了,只 GPS 一项就秒杀了,加上手表、外形的优势,价格却没贵多少。可惜所处环境太差,去户外跑步简直就是自杀,要不我真想买个 Garmin 的高端点的 GPS 手表。
对记录睡眠时间、状态的功能,我的兴趣保持了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每天早上会看看昨晚睡了多长时间,起来几次,睡眠状况好不好之类的数据。不过前天晚上开始不再戴着它睡觉了。即使调节得很松,长时间压着手腕还是会有印,而且戴着个东西睡觉很不习惯。最关键的是每天想着要记录睡觉的起始和结束,有点为了记录而睡觉的感觉,反倒成了一点压力。
也许是我对什么事物的热情都不能长久吧,反正一两周时间,我就对这个产品失去兴趣了。设想几种适合该产品的人群:
- 哇,今天我走了100步,比昨天多了13步!
- 我不用它来计步,我要的是潮流和时尚。(建议直接买腕带套餐,五颜六色更好看,更便宜)
- 我就喜欢静音闹钟!
当然如果是自掏腰包 $99 买的话,我的兴趣可能会持久一点,或者不承认它的不好……就写这么多,给打算入手类似设备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
关于房子
买房子的时候一位朋友跟我说,有了房子也是一种负担,各种麻烦事很多。不过他在美国,房子的维护事务确实很多,我觉得中国人都急着买房,应该不至于有多麻烦吧。到现在买完一年半了,我体会到一些买房装修的劳累。
买房的过程就不用说了,跟各地政府打交道,证明你的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你没有买过房子。总之一切都是没有信任的,一切都需要证明。为开一个无房证明,我往老家跑了两趟,请了好几天假,到最后我都想放弃契税的优惠了。
今年夏天开始装修,这期间就遇到了许多的破事。
开始装修的时候,先去买电。回来以后插卡充不上,找物业来,原来是电表被换过了,需要把卡的信息改一下。装修没几天,工长打电话让我去,说电表被物业拆走了。原来是物业的人去挑刺,说改电的线路碰到钢筋了。后来工长去送礼了事。装修完验收,说打空调孔违规,不给通过。第二次,给验收的人钱了事。
屋里的插座都是我自己安装的,恰好装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发现它地线的电压不对,用一个破万用表测出来是140多伏。把工长找来找了好久的原因,最后拆开强电箱面板,发现那根地线连皮都没剥,什么都没接,太奇葩了。还好不是墙里的问题,我没有内六角螺丝刀,找物业的人来给接上了。
装修完偶尔过来住一下,发现卫生间时长有异味。起初觉得卫生间嘛,有点异味也是正常的。可是有一天刮大风,味道大得不得了,是那种发酵过的呛人的味儿。开始我异味是风道倒灌,不过拆开吊顶发现那儿根本一点味儿都没有。最后终于确定是马桶后面的孔出来的,联系卫浴的人来修,在马桶下面接口处加了一个橡胶垫,问题彻底解决了。
交完暖气费回来刷卡,刷不上,物业的人查完,说是这层的表乱了,让我记下一个表号去热力公司改。改完刷上了,通了暖气,但是厨房的暖气一直不热。打电话给卖暖气的,最初是让我等,这暖气才刚通,哪儿那么快呢。再打电话,让我把其它的暖气全关掉,看这个热不热。又打电话,让我拧开暖气上方的放水口,放放气,放放水。前后打了差不多十个电话,两周后,维修的师傅终于来了。其实我都诊断出来了,有个阀门是坏的。师傅最终验证了我的想法,换了个阀门,好了。跟师傅聊天才知道他们确人,半年了俩人整天连个饭都吃不上,我们是最后一家,已经晚上七点半了,真够辛苦的。怪不得卖暖气的硬撑着不给我派维修。国内这种情况真是奇怪,这么紧缺的体力技工,钱还赚不了多少。
还有个问题就是灰尘。有时隔一个月不来,发现到处都是一层灰尘,即使把大部分窗户都关上。上次来我们连沙发都没坐,赶紧买了个吸尘器,最近把屋里吸了个遍,弄出来好多灰。我看到门缝很大,老吹风,估计不少灰尘是从门进来的。懒得找物业了,自己买了密封条堵。
所有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大多数时候自己都解决不了,得找当时的卖家来维修。这些人都是卖的时候勤快,维修的时候就不那么积极了。有的师傅守时比较好,有的师傅不靠谱,经常得在家等着,出去都不方便。
总之在一个上班都不方便的破地方买了这个房子,就不应该装修。这半年来不光花了很多时间,更是浪费了不少心思。今天应该算告一段落了,我可以开始静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不过我已经开始有了奇怪的心理,即“房价越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也相对提高”。在这高楼林立,人挤人,空气污染到不见天日,噪音巨大,交通拥堵的城市里,住在像蜂窝一样的楼里面,70年的租期,人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
-
关于英语学习
本文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方法和经验,只供借鉴,未必对所有人适用,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环境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要太相信培训、速成
大家都知道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多数人选择培训都是因为跟风或者应试压力。别人去了我为什么不去,别人知道了“应试技巧”我却不知道怎么行。根源还是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自信。花几千块钱去大课堂里上课,花几万块钱跟外教说说话,真的很不值。真正能促进英语能力提升的,是找到兴趣并在平时不停的积累。
阅读,阅读,阅读
英语分听说读写四大块,对于中国人,由易到难一般是读,听,写,说。但这四者是互相有带动作用的,我就是在阅读上面下的功夫最多,其它的稍加练习也就进步很快了。这几样能力都有个共同的基础,就是词汇。词汇怎么积累呢?死记硬背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我记忆力一般,所以效果甚微。
学好英文的好处就是可以跳过翻译,直接去读优秀的原著。不管是文学还是社科,英文的好书太多了,不会英文真可惜。反过来,稍有基础之后,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英文书籍去读,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加速提升英语水平。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坚持,过不了多久你就发现生词变少了,阅读速度加快了,这就是乐趣,你不用再忍受蹩脚(大多数)的或者毫不负责任(大多数)的翻译了。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英文书籍阅读之难度“,可能对选择阅读材料有所帮助。一定要找到感兴趣的书,才好坚持下来。
有精力的时候你可以把所有遇见的生词都记下来学习,精神欠佳的话也可以跳过无所谓的单词,理解作者的意思即可。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最牢固,因为很多单词在同一本书里会重复出现。而且相比于简单的中文解释,在上下文和句子中你可能会体会到更微妙的甚至中文无法表达的含义。你可能在词典中看到许多单词有一样的中文释义,但是它们不一定是“同义词”。
工具
如果想读英文书籍的话一定要有一部 Kindle. 最早的时候看到生词只能翻词典,文曲星一类电子辞典的出现就是一大进步,有了电脑以后,鼠标放在单词上就可以看到解释了。但是自制力不强的话,电脑上看书容易分神,另外眼睛也累。Kindle 提供了与纸质书籍接近的阅读体验,同时还可以最方便地查词典,尤其是现在的版本有了触摸屏。
另一个推荐的工具是刚发现不久的 Quizlet,可以说把生词本做到了极致。最基本的单位是卡片,一个卡片对应一个单词。许多卡片组织成一个 set,你可以创建无限多的 set. 它提供以 set 为基础的各种学习、测验方式,帮你强化对这些单词的记忆。在某些环节中发现你容易出错的单词,它也有简单的机制将其标出 (star),让你有针对地进行训练。这个网站有手机应用,但至少 android app 暂时没有 create set 的功能。
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非常有意思。读的时候,我把遇到的生词用记在手机的 Evernote 里。攒够七八十个的时候,我就到电脑上打开 Evernote,手机上记录的单词会很快同步过来。在 Quizlet 上新建一个 set,对那个生词列表稍作处理即可导入,利用其 auto-define 功能给单词一个个加上中文解释(这步稍显繁琐,但是可以看作是第一遍学习)。
最新的 Kindle 软件似乎已经内置有生词本了,如果能与 Quizlet 这样的网站结合就完美了。
听、写、说
前面就提到,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从最容易实践的阅读下手,等读完一本书,你可能发现听、写、说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了。一方面源于词汇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当然练习听力的成本也是很低的,这里我推荐 British Council 的英语学习网站,Listen and Watch 栏目有几个系列高质量的 podcast. British Council 就是雅思考试背后的组织之一,为传播输出大英帝国的文化、价值观不遗余力。另一个是 VOA 的英语学习网站,时事新闻,还按难度分级,非常好。iTunes 里也可以找到许多不同水平的 podcast,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订阅。
随时可以尝试用英文写一些文章,比如弄个别人不知道的 blog 随便写写。
-
关于 C 程序的 exit status
APUE 的 7.3 节,Process Termination, 讲在各种情况下一个 C 程序的 exit status,看着实在是乱。
我在 Mac 上用 gcc 4.2 试了一下,大致是如下情况:
- main 的返回类型不显式定义或定义为 int,不写 return 语句,默认编译后 exit status 是 255. 而指定 C99 标准编译(没有显示定义返回值的话有警告,返回值默认为 int),是 0
- 定义 main 返回类型为 void,不写 return,exit status 是 10
- 定义 main 返回类型为 void,return 不加参数,exit status 是 255
怎么办?我觉得很简单,这种东西是不需要记忆的——如果在意 exit status 的话,记住给 main 定义 int 型返回值,调用 return 和 exit 时加上参数不就行了吗。
既然有了标准,就不用可以记住不标准的东西会有什么结果了。我们凡人脑容量有限,应该腾出地方来记更有意义的东西。
-
网购方太烟机灶具及安装
在苏宁易购趁低价买了方太的烟灶套餐,比苏宁实体店便宜700元还送刀具。
下单送货
苏宁易购出售的方太产品都是厂家直接发货的。下单几小时后宁波方太打电话确认地址和燃气类型,告知验货的两种方式:
- 收货时开箱验货
- 收货时看外包装完好即可签收,安装时和工人一起开箱
同时提醒,包裹可能会陆续到达。我以为只是“可能”,方太很实诚,真的是陆续到达了。我的是EMS发来的(方太说有可能是顺丰、联邦或EMS)。即使是正在装修的新房,也千万不要有送到现住地址然后自己开车拉过去的想法。一方面烟机包装特别大,轿车是没办法装下的。另一方面,想不到烟机那么重,你车即使装得下,搬运也很累。正在装修的话,请工人代收是个好办法。送烟机的时候 EMS 有电梯的情况下都不给送上楼,是工人下楼签收后帮我搬上去的。灶具和赠品(还有后来的发票)我是自己去EMS的仓库拉回来的。
等三件货物收齐,在苏宁后台订单页面点确认收货,发票就会送过来。没想到又是厂家用EMS发的,坑爹,为什么不跟货物一起发过来。当时我想让发票送到单位地址的,方太的人说确认的时候跟苏宁沟通一下看行不行(闹了半天是方太自己开发票,跟苏宁沟通个头啊)。后来跟苏宁打电话,苏宁说我没有在附言里写的话,就改不了了。
下图是烟机灶具的包装,纸箱边角进行了加固,非常结实。本想烟机不就是个空壳加电扇吗,原来死沉死沉的!
预埋烟管
预埋烟管的服务,网上的商品描述里根本没写,方太也不主动告知有该项免费服务。厨房装修的顺序是:贴瓷砖->吊顶->橱柜及烟机灶具。预埋烟管意思就是在吊顶之前把烟管接到烟道上。吊顶的时候开孔把烟管顺下来即可。
提前一天预约,我问客服烟道窟窿比较大怎么办,他说工人会处理,但是要自己准备泡沫胶。晚上接到电话,师傅说第二天早上9点多到,我问要自己买泡沫胶吗,他说不用,他自己带快粘粉。第二天师傅还真是9点多到了,不过差几分钟就10点了。
我之前就在京东买了个烟道、卫生间风道的止逆阀套餐。师傅拿着烟道的止逆阀说不怎么样,时间长了容易糊住,又拿出他售价100的跟我们讲设计多合理。我们既然买了就不浪费,他也爽快地答应用我们的。瓷砖贴得太高,他给敲开一个口才装上止逆阀。然后把铝箔烟管接在止逆阀上,用胶带(似乎是铝箔的)缠了两圈。期间还给我证明潜水艇的止逆阀不行——烟道有负压的时候,阀门就自己打开了。但是我觉得这时空气一般不会倒灌吧……待观察。我早知道他们卖的话就懒得费心自己买了。预埋烟管成果图:
方太客服还有来预埋烟道的工人根本不管你买没买方太的东西,也不管有没有到货。提供电话、地址他直接自己带烟管来装,装好后收30块押金走人,应该是安装烟机的时候退(其实烟机箱子里有一段烟管,安装的时候他们收走就退押金了,循环利用)。我的单子上注明“防烟宝由业主自己购买,出现问题业主自行拆顶”云云。晚上师傅还给发短信叮嘱,大意就是给个好评呗。第二天大早还收到安装点管理人员的短信。
总体感觉还不错,工人很辛苦还得讨好评,应该相互理解。方太做得不好的地方是通过电商销售应该吧安装服务描述得更清楚一些,让用户免去后顾之忧,还有客服跟安装师傅的标准不统一。比如说清楚他们提供免费预埋烟管服务,工人有止逆阀出售,免费提供快粘粉之类的。
烟机灶具本打算跟橱柜约同一天安装,这师傅跟我说最好推后一天,免得装橱柜灰尘太大搞得烟机进灰,以后噪声大。
烟机灶具安装
最后还是和橱柜的安装约在了同一天,不过是下午。因为安装橱柜一般需要多半天,台面开孔就下午两三点了。果然石英石切割、开孔那灰尘不是一般的大,帮我们做台面的师傅一进门全身上下都是白的。
安装灶具之前最好开通燃气,方便调试,这一点预约的时候方太客服也问了。
吊顶的时候在预定的位置开孔,把烟管顺了下来。
关于拆箱的问题,后来方太的师傅来了以后说别听他的,怎么不能拆,拆开有问题他照样得给换。吊柜需要打孔的时候,我就把烟机打开了,方便师傅测量位置。石英石台面开孔,灶具也打开,里面有一张硬纸板是专门给开孔画线用的,很方便。
安装师傅这次推销的是不锈钢的燃气管。他说燃气公司留下的那根塑料管质量一般,按规定是一年得换一次。他带的管子100块,用二三十年没问题。我们想了想就买了……
安装过程很简单,我没怎么注意就装好了,简单试了一下没问题,在单子上签字,把账算清(包括上次预埋烟管的押金)就好了。发票根本都不用看。第二天照例接到方太的回访电话。
下面是安装完毕的效果,师傅走之前用箱子里的泡沫把灶具给罩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