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 – 作者,书,电影

上周一个朋友推荐纪录片 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 没想到开始之后便停不下来,周六一天就看完了全部13集(非常推荐!)。之后一直对宇宙探索的话题着迷,第二天又看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宇宙起源讲座。正好《火星救援》这个电影要上映了。由于我对此主题的着迷,先读了原书,才去看的电影。

作者

程序员同行们如果知道 Andy Weir 是我们的前辈,应该会对这部电影更感兴趣。他15岁开始做程序员,曾经在一些知名公司工作,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暴雪。他在那儿参与的项目是魔兽争霸2. 他从小读科幻小说,父亲是加速器物理学家,母亲是电子工程师,因此他对太空探索与科幻的浓厚兴趣也就不足为怪。看到他书里详尽的技术细节和计算,我感觉他就像在写程序一样,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有 bug.

因为看到一些影评说这电影里大部分设置都是基于火星真实环境和科学原理的(据说这叫 hard-science science fiction),我觉得如果不提前做做功课,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吧。就像上次同事带我去看《地心引力》,看得我晕头转向(没有字幕是一个原因),回来才知道那么火。

我看的是英文原版书,预计每天晚上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读书。最初是打算大概十几天后下个周末读完书,去看电影。周二晚上按计划读到了10%,周三晚上进度是27%. 周四就放不下书了,读到凌晨一点,58%. 周五晚上读到82%,困得不行睡得早。今天周末,上午把剩下的读完,查了一下半小时后电影院有场次,就趁热打铁去看了。

故事一开始主角被扔下,但是他开动脑筋造出了水,种出了土豆,和地球建立无线电联系,就等着回地球了。难道在等下一班飞船之前就是每天跑到火星车上刷朋友圈让全世界看了吗?最精彩的部分来了,居住舱爆炸火星土豆灭绝,第一个补给计划以发射失败告终,无线电设备烧毁,马上就要回到地球的 Hermès 船员被诱导抗命。之后从中国的火箭发射成功开始,一切又开始归于平淡,其中发生的一些意外在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主角们眼里只能算是小插曲。

这是程序员的“科幻”,没有时间旅行,没有多维空间,没有外星生命,一切基于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

电影

电影基本忠于原著,许多台词是原话,甚至出现的数字都一样(当然也没有必要改)。看书的时候就在想,这么多细节,电影要怎么交代给观众呢?果然,即使电影有两个多小时,也还是省略了一些故事,还有一些故事被简化。

其实在看书时脑子里就有了一些想象,电影让这些已有的想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化。比如火星车,火星的地貌,一个人在一个星球上孤独的穿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电影,一切都跟我期待的一样。

看了书再去看电影,自然不会存在看不懂的问题了。其间我时不时侧身跟同伴解释一下,否则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有很多谜团。觉得电影不过瘾或者有困惑的话,读一下原著吧。


散场回家后我从高层望向窗外,看到太阳藏在雾霾之外,光线惨淡到可以直视,那一刻恍惚有火星的感觉,只是这里空气是灰白色。此电影的宣传片也讲到,我们对太空充满兴趣,但是首先得保护好我们已经拥有的这个星球。

aqi
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2015年11月28日

 

Comments

One response to “火星救援 – 作者,书,电影”

  1. Redevil

    纪录片是我推荐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