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开发者,我加入友贴这个团队也多半年了。友贴从酝酿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直专注于网站本身的开发,并没有急于推广,网站上的用户大多数都是我们自己的朋友圈发展起来的。直到最近,友贴才以Feedsky话题广告的形式进行了营销的第一步尝试。
许多Blogger都围绕友贴所出的话题写了文章。最初,看了大部分的文章都觉得blogger们太不负责任了,都没有仔细使用就写出了所谓的话题文章。讨论了一下之后,我们从自己身上找了原因:对用户的正确引导还远远不够。有些文章确实写得是没水准,从网站上、话题中复制一些,拼凑一下,就成了赚钱的文章。然而有些定价高一点、写得好一点的文章,也没有说到我们想象中的“点子”上,这自然不是他们的错。感谢那些认真写文章的人。
许多文章都是这样写的:友贴现在有这么六大功能,网页、日记……然后拿网页跟del.icio.us比一下,拿近况跟Twitter比一下,拿图片跟Flickr比一下。结论是:友贴是现有Web 2.0流行应用的一个汇总,但是各方面都不如相应的对手做得专业。
我们当然不是在做del.icio.us、Twitter、Flickr. 友贴的乐趣在于交流,而网页、日记、图片、近况之类,只不过是交流的一个话题(或者说缘由)而已。这“六大功能”都是可以进行评论的。打开朋友圈你就可以看到所有朋友的信息(网页、日记、图片……)收到的评论,默认将所有信息的评论糅合在一起,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信息类型来单独查看其评论。
另外在朋友圈这个页面中,你可以看到所有朋友的动态,包括收网页、写日记、做调查,等等动作。以前我也写过文章说明朋友动态的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来做。跟Facebook的Mini-Feed不同,你在一个页面中就可以方便地看到所有朋友的动态。加一个用户为朋友,实际的意义是订阅了他的信息,在朋友圈页面中可以看到他发布的新信息,以及他的信息收到的评论。
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收上来,让大家评论;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把白天的琐事记在日记里,让大家去聊天;洗澡时突发奇想,大家都是怎么洗的,自顶向下还是自下向上还是……?做个调查吧,看看大趋势:) 所有的这些信息发布后,都会被关注你的人(加你为朋友的人)在他的朋友动态中发现,评论的查看(交流)也极其方便。就这样,友贴的用户们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拿图片功能来说,我们当然比不过Flickr,比不过Yupoo,将来也没有超越它们的打算。我们重视的是由图片引发的评论,用户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图片本身。如果你打算给自己的摄影作品找个好的栖身之地,我推荐你上Flickr、Yupoo,它们的服务很专业。
我们还比较重视用户的隐私保护。你会发现各种信息在发布时都会有一个权限选项,简单的,你可以选择公开与否,复杂的,你可以指定只有哪几位朋友可以查看。除去谁都不能说的秘密,用户也一定想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现出不同的自己,所以,设定精细的权限系统是有必要的。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真实化程度越来越高,隐私保护一定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许多文章说,友贴功能很全,却没有亮点。不对,他们提到的“六大功能”不太可能成为我们的亮点,统一的评论系统、朋友动态和完善的权限系统才是我们的亮点。
通过这次尝试,稍微扩大了点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话题的描述到网站的首页,基本没有突出我们的“亮点”,而且新用户上来是缺少朋友的,评论汇总、朋友动态中也就没有多少信息,使得他们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和方便之处。一位Blogger提到,没有留下的理由,我很理解,在没有朋友的情况下,体验那些功能是多么的无聊。所以我们讨论后觉得目前很重要的任务是在用户导向上做一些修正,突出“亮点”,首页可能会有所修改。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使新用户迅速建立或融入一个圈子,如何发现朋友,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至于网站的开放性,有些初步工作也已经开始了,但它的重要性在前二者之后,Facebook的API也不是从一开是就有的:)
欢迎到友贴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