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照片——考虑便捷与安全

Flickr在图片管理方面可谓是物美价廉,一年25美金的价钱,无限存储,又不会像国内的抄袭者一样限制访问流量(不可思议)。

在正式使用Flickr之前,我把DC拍的所有照片都保存在硬盘上,不管好坏。一般是用当天的日期作为文件夹,保存之后一般就不会再去看第二眼了。这样的后果是拍下来的照片几乎不会再返回来看,想找某个照片的时候也非常麻烦,因为文件名是相机默认的编号命名,只能靠回忆拍摄的日期来找到那个文件夹。

之前也用过几次flickr,但是想到免费的账户只能浏览200张,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不爽,所以有段时间使用国内的yupoo. 改革开放了,我的观念也有所转变——我都工作的人了,虽然赚钱不多,不过一年25美金还是非常拿得出来的。尤其是Flickr不限制上传流量和存储总量,还提供原始文件的下载。于是赶在买一年送三个月的时候买了一个pro account.

买到了pro,把硬盘上的照片全部过了一遍,删掉拍得不好的和重复的,剩下的通通传到了Flickr上。在这个过程中又回顾了一下历史,还是有许多值得怀念的时刻的,也有一些让人感动的,还有些地方想找个时间再去。删掉的照片也非常多,应该能占到一半吧。在上传的时候,都给照片尽量打了标签,加了标题,这样将来搜索起来非常方便。

上传之后,我把photos文件夹从硬盘上彻底删掉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Flickr挂掉的可能性比我硬盘挂掉的可能性要小。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才真正的开始“玩”Flickr,此前接触到的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建立一些Set、Collection,把照片组织一下;在地图上把照片安顿好;等等。能做的事太多了,我又把自己的照片翻了几遍。Flickr让我发现了自己照片中蕴含的一点点价值,这让我很高兴(作为一个web开发者,也由衷地佩服Flickr的Orgnizer,JavaScript做成这样太完美了,尤其是Map上的操作)。

照片过了几遍,没的玩了……于是我有了去拍照的冲动,并且开始尝试使用我的小破A510的M档。调光圈、快门、ISO,甚至对焦。当然先去wikipedia补习了一下凸透镜成像原理 🙂 我开始喜欢摄影了,不过还称不上是爱好者(我准备买一台数码单反,不过目前有更重要的事需要钱)。后来拍的照片我就在SD卡上选好了直接上传到Flickr了,都不经过硬盘。

但是随着对照片价值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开始怀疑Flickr的安全性。万一它挂掉,我的照片不就完蛋了吗?

在Flickr的group里问,有没有人把Flickr作为唯一的照片存储?有人提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flickr有些账户被钓走,内容全部被删除了……不得不说这很可恶,不过这种事情就是存在,让你不得不担心。前阵子我疏忽的时候,Paypal的帐号都差点被钓鱼成功。存储的危险性,除了硬件损毁外,还有人为的删除。在这一点上,flickr的安全性绝对比自己的硬盘要低。Flickr上一旦得到了账户密码,删除内容太容易了,直接Delete Account,而且删除是无法恢复的。自己的硬盘误删了,也许还可以做一下数据恢复,但是flickr是绝对不会为你去做这样的事的。

硬盘很便宜的,现在基本是一块钱1G,白菜价了。有空去弄一块硬盘,专门做照片存储,把Flickr上的照片备份回来……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