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互联网就是在新浪的聊天室里跟别人交流,我的QQ号也是在那里找人帮忙申请的。
现在兴起了一种更新鲜的服务,即在任意一个网页或网站上为浏览者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有一些做成了商业化的,如BoldChat,Kayako,LivePerson等,它们为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在购买网页上聊天的功能。这里只说说我最近所知道的几个免费的。
它们都是为了让浏览某网站的网友实时聊天,寻找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与他们交流对该网站的看法。
- ChatSum:2006年1月推出,它的口号是“On the web,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 Until now”。它目前只能在Firefox中使用,通过一个插件为Firefox增加一个侧栏。ChatSum需要注册才能使用,目前还不到2000用户,显然不能支撑下去。而它的网站首页右侧栏中有一项Most Active,列出聊天最活跃的站点,它们的聊天者数量都是1,很可笑。在它的主页上都找不到聊天的人。
- Gabbly:3月推出,有一个中文名字“盖不理”。它是匿名的,而且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浏览器扩展、Blog扩展,还可以加到Google和live.com个人主页,提供了代码来嵌入任意的网页中,甚至有一个Gabbly浏览器,是基于Mozilla的。gabbly主页上一般有几十个人在聊天。
- Itzle:最初看到它时感觉太有创意了,不是指网页聊天,这方面它不是开创者。主要是它提供了像虚拟世界一样的感觉,在网页上有你的一个形象和名字,可以进行修改。鼠标点一个地方时,你的个人形象就会走过去,而当点击一个链接时,链接会在你的形象走到那里之后才打开。这样别人就能知道你在看网页的哪一部分,或是“从哪里出去了”。让人尴尬的也是它的用户数量,在聊天栏查看popular site,结果是1 people at 1 websites,指的就是我了。另外,似乎它会使Firefox失去响应?也许是与TabMix的冲突,已经两次了。
Web2.0时代创意很重要,可是光有好的创意远远不够。这样的免费服务感觉没有什么前途,因为吸引用户的只是它们给人的新鲜感。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庞大的用户群,而像这样的网页聊天要将用户分布在全世界无数的网站之上,有点不可能。即使是用户较多的Gabbly,也只能在它主页上聊聊。同时,站长们不太愿意把它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做一个shoutbox来拖慢用户访问的速度,他们宁愿做成自己网站的服务,而访问者也不愿意在URL前面加上http://gabbly.com/来减慢页面加载。只是新鲜感而已。
而如今,新浪推出了一个WooCall服务,Dict把它叫做“我靠”。新浪是善于模仿的,前几日keso在日志中指出它模仿了豆瓣。我想这次它的模仿也很成功,最起码,热门八卦新闻有足够的访问者来支持,而且每个访问者打开时都会看到聊天框,一般也乐于与人交流。
新浪这个举动也可以说是不错的创意吧,把网页聊天与新闻结合?对原有新闻留言讨论方式的改进?我靠,用八卦新闻来维持生计的新浪也玩Web2.0。不过至少可以说新浪比较有头脑。
不过,网页聊天似乎也没别的出路了。让大家都通过你的服务去上网,这需要多大的号召力?新闻门户自己开发了Ajax化的评论系统后,Gabbly之类的服务该喜还是该忧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