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最近要办一个英语演讲比赛,系版上发出了通知。一位一向言辞犀利的师兄回复说,为何不搞日语演讲比赛呢,更能体现软件学院的特色。看到这样的话,突然想把对软件学院的看法胡乱写下来,权作一个发泄吧。

混了一年后,我从牛人如牛毛一样多的十系转到了软件学院。当时在十系确实比较郁闷,对将来的方向很迷茫,对专业不感兴趣。现在证明,十系也培养出了比我强的计算机牛人。看到软件学院的海报,突然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吹嘘的英语授课,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吸引了我,因为我认为阅读英文的东西更有意思,而且,计算机界正在发生什么,只能通过英文的材料知道。

在软院三年过完,中间一直是失望。不过一个好处是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学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班里只有二十几个人,也就经常享受着对研究生都是奢望的小班教学。可是我们的下一届就只有三个人有转系的愿望,班级没有成立,再往后,学院似乎也不张罗了,于是我们就一直没有尝过做师兄的滋味。

倒是研究生办学运作得轰轰烈烈,每年都有郁闷的人来投奔软件学院,交上昂贵的学费,和读MBA差不多吧。似乎没有直接报名考的,多是调剂来的。每到招生季节,学院的领导老师忙得是不亦乐乎。

最让人遗憾的是,软件学院一直在张罗着和微软、IBM、Oracle之类的巨头合作,当然,有许多牛师兄也去了那些地方。不过软件学院与他们谈不上合作,和日本的一些外包企业倒好上了。不可否认日本的计算机技术比中国发达得多,但这些公司多是做外包的。当然,日本的外包做得也非常好,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但我想中国软件业缺管理,更缺的或者是从根本上缺的是技术。

软件学院彻底地搬到了南区(苏州也有根据地),而计算机方面的老师都在西区附近,南区主要是人文方面的学科,没有一个理想的环境,老师上课也不方便。听说以后想直接从高考招本科生,我的天,本科生在南区,不郁闷死才怪。

不过,软件学院似乎有自己的老师了。中期检查时见到了两位,能力方面不说什么,师德(时髦话叫做人品)方面忍不住想说一下,仅指其中一位。报告的过程中不停地打断,弄得同学都不高兴,最后的结果是“我可以打断你,你不能打断我。下一个。” 另一位同学报告时他一直在啪啪地按PDA,中间出去接了个电话,同学讲完后,抬起头来,“你这个PPT的颜色,不大好啊”。

另外,给软件学院做个广告,这里时常会有一些培训活动,欢迎来参加。我不知道性价比和世杰、文达相比怎么样,不过你可以来试试哦,毕竟有科大的牌子罩着呢!还有似乎软院刚办了个网络学院还是啥啊,据说也比较火。软院的研究生班只不过是拥有科大光环的文达、世杰,只不过它眼比较高,只收本科毕业生。

软件学院似乎越来越不重视技术了,而管理呢,也看不出它好在哪里。软件学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赢利吧。许多人问我考软院研究生怎么样,我都建议实在没有路走的话再考虑。

科大并不把软院当回事,但软院挂着科大的牌子,混一个科大的硕士学位还是很有用处的。挂着科大的牌子,孜孜不倦地向日本输出软件民工,这就是软件学院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文章开头提到的师兄的话也非常容易理解,说得也很巧妙。当然我说得过分了,去日本的是一小部分。

在软院过了三年,多交了些学费,对学院没有什么感情。当然同学之间的感情,没的说。终于要离开了,唯一值得怀念的就是这种异样的自由。

该文请勿转载,谢谢。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is exhausted. Please reloa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