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未分类

  • 百度开放平台

    在百度搜一下“坦克大战”试试──第一屏右侧是推广链接,左侧是一个样式非常特殊的框,里面是搜到的一些游戏,这个框就属于所谓的“百度开放平台”,又名“框计算”。它把用户牢牢的框住,在这里点一个游戏即可在本页面玩,根本不需跑到游戏站点去了,详情、新窗口打开都仍旧是百度的页面。流量不再流向游戏网站,给游戏提供者的唯一好处就是有几处指向首页的链接。 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自己细细揣摩吧: 4399 和 7k7k 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个框,他们本有可能在此处占据一个好的位置,获得精准的流量 搜“北京到沈阳机票”看看,用户可以直接在一个醒目的搜索表单直接提交到各大机票预订、搜索网站。这个问题该反过来问,百度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它显然会降低左侧“推广位”和右侧广告的 CTR 这个开放平台对百度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远见卓识还是鼠目寸光?

  • 被 Apache 的 MaxClients 困住了

    今天在一个 Apache 上通过 mod_fastcgi 开了 redmine,使用的时候发现访问速度非常之慢,打开一个页面一般需要十几秒,开始以为是网速的问题,但是同一台服务器上其它的网站访问非常快。 最开始以为是 rails 或者 mysql 的性能问题,但是打开 production.log 看了一眼,发现它们加起来一般占用仅几十毫秒的时间。Firefox 状态栏一直在显示正在加载,到底在干什么?用 “tail -f” 查看 apache 的 access_log,看到每次打开一个 redmine 页面,加上图片、javascript、CSS 一共有十个左右的请求,但是它们大概分成三波,两波之间有5秒左右的间隔。这时猛然想起以前因为内存不足,在 apache 配置文件加了几个限制,直接导致这种现象的就是 MaxClients 2 当时几乎没有人访问 Apache,所以我把几个相关的数字都调得特别低,但是 redmine 这样的 rails 程序,光 prototype 带的 JavaScript 文件就一大堆,每个页面都要全部加载,即使只有一个人访问也会出现等待。这时 error_log 里应该会出现错误: [error] server reached MaxClients setting, consider raising the MaxClients setting 从这个角度看,减少每个页面包含的 JavaScript/CSS/图片文件数量也是减轻服务器压力的重要途径,毕竟降低了连接数。

  • 没有干净的餐馆

    餐馆的卫生是谁都避免不了的问题。在大学时代,食堂里就时常爆出饭菜里吃出老鼠、蟑螂之类的新闻,而吃到头发、钢丝球残渣之类就是家常便饭了,现在有时候午餐的盒饭里发现头发,我就把那一块挖掉接着吃,已经有一定免疫力了。随便想想就可以回忆起一些这样的事。 几年前在保福寺桥那儿的财智大厦下面一家类似呷哺呷哺的火锅店吃东西,最后还剩一片生菜,我也饱了,就夹起来端详了一下,竟然发现一条超级肥大的青虫!正因为那青虫太大,我过了几年还记得。那家店过了不久倒闭了,不过肯定不是因为卫生问题。 半年前去吃号称是“最好吃的羊蝎子”的芦月轩,没发现怎么好吃,却吃出了一根很恶心的毛发。 几个月前在武圣路的义盛和,点了一盘日本豆腐做的什么菜,一个穿西服的(估计是比普通服务员级别高一点的,大堂经理之类的吧)给端上来放桌上。其时他一手拿个汤匙,一手拿着一只笔,把笔插入了菜中。在我们惊讶的目光中,这家伙神速将笔抽回,“哎呀,幸亏没插进去!”哥们,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不过你的武功还没那么高强,虽然快了点,我还是能看得见的。后来他就说重做吧,我当时缺个心眼,让他把菜断走了。过了一会又空手跑回来在我们旁边装腔作势地拿对讲机喊:“刚才那个××豆腐重做了吗?……啊,回锅了?我不让你重做的吗?”真恶心。你要不来这一招“此地无银三百两”,我说不定还相信你是个正经人。 最近早上上班经常去公司旁边的永和大王吃早餐,开始觉得挺好的,要是住处附近有这么一个吃早餐的地方就好了。不过最近越来越觉得卫生也不怎么样。今天早上的豆浆快喝完的时候,往杯底看了一眼,发现许多褐色的渣滓粘在底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看来他们连杯子都不好好洗。服务员看了就把杯子扔进清洗的房间,说给我换一杯。得了,我已经恶心饱了,还喝啊。 我觉得饭菜里掉进头发还算正常些,我自己做饭有时候也会发现头发。现在的餐馆也普遍不戴头罩、口罩。但是碗筷碟子一定得洗干净,起码别有明显的脏东西。餐馆里做饭洗碗的人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我感觉大致可以分三种: 自己吃饭就比较在意卫生,并且推己及人 自己吃饭不在意卫生,并且推己及人 自己吃饭在意卫生,但是觉得不用在意别人的卫生 这些只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还多着呢。咱们还是尽量自己家里做着吃吧,起码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开销上也能节省点。咱是年轻白领,白得锃亮,没有灰色收入,是社会最底层。

  • 激荡十五年 1978-1992

    这几天看了《激荡三十年》的上册,从1978-1992,不过下册恐怕近期没时间读了,留给以后吧。 有意思的一些事: (8-9页)杨曦光冤案在胡耀邦批示之后,才可以“由法院依法处理”。如今这种情景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最近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陕西国土厅否决民告官案判决”。 忘记在书中什么地方了,内地官员到深圳参观后,俯床失身痛哭,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163页) 书中对唐骏的“传奇经历”也有记载,包括他的许多项“专利”。难怪吴晓波也被卷入这次的唐骏风波中。 (289页) 吴树青如此解读“劳动权利”:“每个公民都有宪法赋予的劳动权利,砸铁饭碗是违法的。”拜托老先生,铁饭碗是“不劳动权利”好不好。 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悟: 最初积累到财富的人,都是冒着各种危险,游走在“政策”的空隙,活下来就成了赢家 1979年,香港学者张五常说:“以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整个中国也找不到几个45岁以下,称得上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结果就出现了一群散漫的劳动人口和无知的官员。”(30页)。我觉得这问题今天依然很严重,读十二年书只表示你被教育摧残过,并不意味着你受到了良好教育。当时45岁以上的人已经不再工作,如今人才外流又很严重。不过这是好事,因为你只要有点真本领,不停学习新知识,就会在这些散漫的劳动人口中脱颖而出 所以,我要不断学习、发现机会、抓住机会、适度冒险。

  • 综合症 综合征

    最近在读阮一峰翻译的 More Joel on Software 一书,早上看到第 27 页有个词“埃斯伯格综合征” (Asperger syndrome) 觉得很奇怪──不应该是“综合症”吗?不过我没有深究就放过去了。生活中总是有许多巧合,尤其像现在这样周围通过各种媒介充斥着信息的时代。今天中午看电视,说荷兰在伊丽莎白港终于治愈了“巴西综合征”,屏幕上打出的字幕也是“综合征”。我当时就想,现在的媒体真是没文化,到处都是错词、错字,就像“空穴来风”我从来就没见过有用对的地方。 不过现在在网上搜了一下,才知道我是错的。紫光拼音输入法论坛上有个关于此问题的[讨论],(http://bbs.unispim.com/viewthread.php?tid=4539), “步虚”看起来很有才,在回帖中将“综合征”、“综合症”与外文 “syndrome” 的关系讲得比较清楚: “综合征”还是“综合症”?野风兄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蛮有意思。因为,它牵扯到东、西方,近、现代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符号逻辑在医学上的运用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综合征、综合症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对英、法语中syndrome这个单词依不同理解翻译得出的结果,在医学上用来表示:1)一组病情、病态总体上反映或规定的某种疾病、功能失调等;2)疾病、功能失调等表现出的一组典型征候。也就是说,syndrome这个单词本身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由一组征候或症状标识的某一病症(disease);第二,(确定或不确定的)疾病表现出的一组征候symptoms。 我们知道,syndrome这个单词本身是由表示“相同的”前缀syn(sun-,)和dromos (一次流出) 组成的。它的具体意思是指相同的、相似的东西一齐涌现,也就是kingdick 版主所说的“好多个‘症’一块发作,n个跳蚤一块跳”这类现象。 按照西方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理解,符号与对象,病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对应的。什么样的病征就标识着什么样的疾病,也就是说,病征等于病症。因此,帕金森氏症候群symptoms,在一般人的表述中就成了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综合症disease。这里,汉语之所以用“症”字,是因为“症”在古医书中为 “證”。而“證”字强调的是一种直接对应关系,即符号论中的标识关系(indicial)。 而依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病征与疾病,特别是复杂的病征与疾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它们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征象关系(symptomatic)。当代科学发现、特别是复杂性科学研究呼应了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因此,具体到医学上,当临床上发现有一组典型的症状,人们开始学会从征候的(symptomatic)角度整体地去把握复杂的病情,甚至试图去探寻隐藏在它们后面的具体疾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综合征”也就好像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了。 不过,在一般的使用者(包括许多医学内行)当中,“综合征”、“综合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实质的区别。即使有区别,人们也常常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需要选择使用“综合征”或“综合症”。因此,作为词库,我以为“综合征”、“综合症”两个都应该保留。 后面有人引用了两篇文章,也是辨析这两个字的: 小议证、症、征 陆军 证、症、征是祖国医学中常用的几个同音字,分别和其他字组成症状、证候、体征等特定词。这三个字不能互换使用,如“综合征”,有人误写为“综合症”;适应证、禁忌证是“证”,而非“症”或“征”。要求规范使用这些字并不是吹毛求疵。   症(症状),是患者本人的异常感觉,如头晕、目眩、气喘、咳嗽等;证(证候),指病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表现,如风寒证常同时表现出头痛、鼻塞不通、恶风寒、脉浮等;征(体征),是医生在诊察患者时发现的迹象、现象(异常变化),如脉象变化,有结脉、代脉等。   症状、证候、体征等虽然词义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医生在记录病人症状时往往把舌、脉等部位的反应写上,如风寒证病人的症状中所表现的脉浮就是体征。证候不但可包括多种症状、体征,还可说明病因、病位、病性,如风寒一证即可包括头痛、恶寒、脉浮紧、舌苔薄白等症状和体征,又可表明病因是感受风寒,病位在表,疾病的性质属实证等。   凭症、征都不能决定治法,如头痛一症,病因有风、寒、暑、湿、火、血淤、气滞等不同,性质又有寒热虚实的差异,因此,仅凭“头痛”这个症状是不能决定治法的。只有“证”是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是疾病过程中某阶段各种症状的综合,它直接反映疾病的本质,指导医生的治法和用药。因此说中医诊断疾病的目的就在于“辨证”,只有在辨清证的基础上才能谈“治”,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健康时报》 (2001年10月18日第十版) 还有一篇: 医学名词“证”“症”“征”规范使用的探讨 朱建平1(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 100700) 医学名词“证”、“症”、“征”的混乱使用,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出版界。本文拟从辞源学和中西医学概念等方面,对“症”、“征”、“证”及其相关的字、词进行探析,从其词义演变,以及当今对其概念的界定,来统一、规范它们的使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证(証、證)、证候 现在使用的规范字“证”,来源于古代的两个汉字“証”和“證”。 “証”的本义是谏正。汉?许慎撰《说文解字》:“証,谏也。从言正声,读若正月。谏,証也。从言柬声。”[1]可见“証”与“谏”互训,在最初并无病象的意义。 那么,古代表达病象意义用哪个字呢?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古代用“證”字。《说文解字》:“證,告也。从言登声。” [2]《辞源》载“證”:“zhèng 诸应切,去,證韵,照。” [3]概括为五个义项:①证实,证验。②谏。③法则。④证据,根据。⑤病况。通“症”。并举例说明当时“證”与“症”通假。如《列子·周穆王》载:“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这里的“證”是病人告之的病情,即现在所说的症状。 后来“證”被俗称为“証”,从而赋予“証”的病象意义。如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今俗以証为證验字,遂改。” [4] 中医古籍较早记载“證”的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病有远近,證有中外” [5]。现存汉·张仲景《伤寒论》大多数章节以“×××病脉證并治”为题讨论外感病的诊治。同时,自古以来,“证”(証、證)与“症”在大量中医文献中时常混用。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證并治上》载:“观其脉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 [6],第一个“證”与脉连用,意指病人的脉象与症状,应用“症”而借用为“證”,而第二个“證”即今所指之“证”。又如清·唐容川著《血症论》,观其内容,主要讨论各种出血类疾病,而不单指出血的症状。因而,此“血症”应为“血证”,应用“证”而借用为“症”。 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学术界对“症”与“证”辨析越来越清楚。现代中医学家为了适应现代中医教育的需要,在编写中医学教材时,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 研究者发现,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在奠基性医著《黄帝内经》已经孕育,自汉张仲景以降,古代中医学家已经发明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而明确提出“辨证论治”一词的是清·章虚谷的《医门棒喝》。与“辨证论治”近义的词,在明·周慎斋《慎斋遗书》则记作“辨证施治”。而“辨证”一词可能还要早。虽然宋·张杲《医说》所载“辩证”,并不是“辨证”,但从内容看,还是“辨证”。 症是症状的简称,是病人自我的不良感觉,往往是对单个病状的描述,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症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感冒有发热,痢疾有发热,中风也可以有发热。感冒、痢疾、中风,中西医都认为是疾病。而中医提出“证”的概念,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概念,是西医所没有的概念。因为在中医看来,只知道病人患什么病还不够,还必须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明属于什么证。因为不同的证,它的治法方药是不同的。只有辨明了证,方能确定治法,并组方用药。譬如,感冒,中医还要辨明属于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等等。如果发热与恶寒重、无汗、脉浮紧一起出现,中医辨为风寒感冒证,宜疏风散寒解表,用麻黄汤等;而发热重,同时咽痛、脉浮数,可辨为风热感冒证,宜疏风清热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可见,“证”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张三眼镜

    半个月前在惠东打了眼镜,回来后却不知道该去哪儿配眼镜。因为上次配了一副眼镜,戴上之后说不出来的难受,也不是不清楚,就是别扭,过十分钟就累得受不了了。后来有一次陪老婆配眼镜,那里帮我把这个调了好久,也没有变好。所以我宁可戴着破裂的眼镜,也不能忍受后来配的那副。我一度怀疑还有正经的配眼镜的地方吗? 恰好想起有一次 twitter 上有人推荐一家“张三眼镜”,在网上还真的找到了。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看了看,老师傅不借助电子仪器验光的手段和本领还是很牛的。帮我看了看以前配的那副,很快就看出来瞳距不对,而且散光度数不对!黑心的眼镜店。 在那儿验光结束的时候,我戴着插镜片的那个眼镜(我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称呼)就非常舒服了,而且非常清楚。验光的结果,两只眼分别增加了几十度,比我想象的要好。我在眼镜店的一般经验是,验光很快就结束了,大部分时间都在琳琅满目的镜架中浪费掉了。不过在张三眼镜,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验光上,因为自己度数偏高还散光,所以选择余地比较小,直接接受了师傅的建议。 三天后,拿到眼镜,因为度数有增长,所以开始走路稍微有点晕,但是很快适应了。推荐大家去这家眼镜店。 感叹一下,国内大部分的岗位上的人,都是在其位却没能力谋其政。我弟弟刚高考完,成绩不是太好,有 loser 对他说,上本二将来肯定找不到工作。我说,没关系,即使你不上学,稍微有点真本领就能找个好工作,这个社会太缺人才了,而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成功率真是太低了。 美国的验光师是需要执照的……国内的执照、牌照呢?只会给做正事的增加障碍……突然想起吴晓波书里一句话: 我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充满了变化和激情的大时代,但是说实话,我希望它快点过去。

  • 营养炔线

    发布上一篇文章(假期在惠东)后,霉运仍然在继续,回程的火车又因为江西暴雨晚点达 7 小时之久,让我很崩溃! 到达南昌站后我下车透气,顺便去站台上的小摊买东西。可口可乐被我一眼认出是山寨货,后来发现了营养快线,觉得这东西挺好喝,就买了两瓶(5 元一瓶的定价很符合铁路的风格)。回到车上后,开盖,咦,怎么这么松?噢,里面还有锡纸密封呢,难道是升级了?我探头看了一眼下铺小朋友的营养快线,人家的就没有锡纸,再仔细比较,最大的区别是──我的瓶子上面没有娃哈哈的商标! 半小时后我又不小心有了一个大发现──不是营养快线,是营养缺陷! 人家把”炔“字故意放大,并且在下面标明”Nutri-QueXian“,我竟然迟迟没有发现,惭愧惭愧。不知道看本文的朋友们一开始注意到标题里的文字不是”快“了吗? 山寨威武!

  • 假期在惠东

    惠东是广东惠州下面的一个小县城。一个多月前,发现到广州的机票特别便宜,于是定下这个假期的行程,到老婆家吃荔枝,埋下了祸根,到目前为止都很倒霉: 启程时正好赶上机场雷雨,雨停后被告知航班取消,国航安排到一个垃圾酒店睡了三小时。再次登机后,飞机不知道等什么垃圾人等了半小时。 到了家之后发现整个假期惠东这边一直要下雨。 跟两个小孩玩,把跟随我多年的眼镜打碎了。决定忍几天,回北京再说。 好久不睡的房间不知道怎么回事,长了好多包,奇痒难耐。 昨天去果园看,一个荔枝都没看到,怀疑被人偷掉了。怀念几年前从树上摘荔枝直接吃,真是新鲜。 Update – 没想到写此文的时候霉运还没结束,这算是最倒霉的一个假期了: 回程坐火车,路过江西正好赶上暴雨,火车因此晚点达 7 小时之久,我也第一次坐火车长达 29 个小时。我们当初在首都机场被延误还想,火车不会这样的…… 路过南昌,买了两瓶”营养炔线“!注意不是营养快线。 不说自己的运气,这边的发展还是很好的,规范﹑舒适﹑方便的公路客运,沃尔玛,苏宁,该有的购物场所都有,作为一个小县城,足以让那些紧邻京城的城市们感到惭愧了。假如再没有北京,北方发展会是什么样? 本文在 E71 上的 Opera 里撰写﹑发布,发现 textarea 里文字一多就卡得要死啊。

  • 编程语言中的 true 和 false

    我注意到 web.py 0.33 版本的一个问题,使用它的 Textbox 时,如果初始化给它一个值是 “0”: web.form.Textbox(‘foo’, value=0) 那么它 render 出来的代码是: <input type=”text” id=”foo” name=”foo”/> 没有 value 属性,但显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看它的源文件 form.py 里的 render 函数的相关代码,是这样判断要不要 value 属性的: if self.value: attrs[‘value’] = self.value web.py 0.34 修复了这个问题,改成了这样(完整代码): if self.value is not None: attrs[‘value’] = self.value 各种编程语言对于其它类型变量向布尔值的转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C 语言中除 0 之外的所有值都相当于 true. 判断相等的语句如 if (my_var == 5) … 假如不小心少写了一个等号,那就跟 if…

  • 软件购买

    今天收到一封同事发的邮件针对某软件,说如果大家试用了觉得需要,可以问他申请购买 license. 邮件结尾: If you are using it seriously then please don’t use an evaluation version (this goes for all software) – not only is it illegal, it also keeps money out of the hands of starving software engineers who deserve it. 盗版直接伤害的是软件作者的利益,但是他们热情的消退明显会影响市场上软件的质量,间接地也会影响到软件用户,包括盗版使用者。这影响在中国尤其严重,所以现在在中国很难看到有人在做桌面软件卖 license。但还是希望更加合理的定价和越来越强的版权意识能让这个市场恢复。手机软件市场的兴起是一个好兆头,不过目前国内舍得为这个付钱的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