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qingbo

  • 2020

    2019年末,在前公司长达十年的打工生涯结束。2020年初,偶尔开车经过国贸,看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略感留恋。快远离时,才开始欣赏美好的这一面。

    东五环遥望国贸

    远赴他乡之前,一月中旬从北京出发南下,带家人开始最长的一次自驾。途经正定,邯郸,洛阳,襄樊,荆门,荆州,岳阳,长沙,株洲,第六天到达惠州。

    (more…)
  • 笔记软件比较

    之前就写过一篇相关的——用 Markdown 记笔记的一些工具。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善其事”,仍然想“利其器”,挑选笔记软件的步伐还没有停下。

    (more…)
  • 通勤路上听英语

    最近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我每天上班花三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通勤,可谓浪费生命。这种生活刚刚结束,我竟然有点怀念。其实现在也要花一个多小时在路上,只不过稍微碎片化,不如以前那么好利用了。

    住在远郊在中心城区上班,大部分人都觉得比较恐怖。然而我住的地方恰好班车比较发达,稍微多花点钱,每天就可以定点坐大巴上班,不用担心拥挤。车上不少人看手机,有的看书,而我这两样都不行,看一会就晕车,于是只好利用耳朵去享受这段时光。

    (more…)

  • 火星救援 – 作者,书,电影

    上周一个朋友推荐纪录片 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 没想到开始之后便停不下来,周六一天就看完了全部13集(非常推荐!)。之后一直对宇宙探索的话题着迷,第二天又看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宇宙起源讲座。正好《火星救援》这个电影要上映了。由于我对此主题的着迷,先读了原书,才去看的电影。

    (more…)

  • Among the Islands: Adventures in the Pacific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一书中多次提到 Tim Flannery 这位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于是我找了一本他的书来看。

    这本 Among the Islands 并没有在 Bill Bryson 的那本著作中提到,因为它是在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之后,2011年左右才出版的。它的内容是作者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近澳大利亚的太平洋岛屿的一系列考察之旅的回顾。

    这些岛屿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本是 Papua New Guinea 或澳大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因为地质运动或海平面上升,带着某些生物与大陆分离,像一艘巨大的方舟;有的是火山喷发或慢慢从海里冒出来,逐渐有飞行动物居住,甚至有陆地生物漂流过去。这些岛屿的形成有早有晚,就像有人(神)在做一个实验一样,在某个时间点,隔离一些生物,过几百或几千万年以后,看结果如何。此书中涉及的岛屿如下图所示,从西北的 Admiralty Islands,到东南的 Fiji,包括 Bismarck Archipelago (New Ireland, New Britain), Solomon Islands, New Caledonia 这些大的群岛以及其他一些小的。

    (more…)

  • A Walk in the Woods: Rediscovering America on the Appalachian Trail

    美国是个公路交通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恨不得过个马路都要开上车,但是有不少政府或公益组织却孜孜不倦地开发、维护用来健步或休闲的自行车路或徒步小径。2012年秋天我趁一个机会在波士顿北边简单体验了一下 Minuteman Bikeway,时间只有一天,而它的专一、完善以及与历史文化结合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第一次听说这条阿帕拉契小径 (Appalachian Trail,简写 AT),我是在一个不熟悉的同事的离职邮件里。邮件里模糊记得的部分是——

    ……我将踏上阿帕拉契小径,看它会指引我向何方……

    (more…)

  •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我对跟历史有关系的书都很有兴趣,所以一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这是一本简短的、关于人类有记载历史的书。太好了,花费较短的时间就能满足我对“所有”历史的好奇心。

    可是一开篇就有点颠覆我从书名得来的印象,作者这样欢迎读者——你能“存在”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原子层面上看,组成你对它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再想想这有多神奇和幸运,在38亿年长的时间里,你的前辈们有足够好的运气生存下来,在进入有性繁殖的时代后一代一代都有足够的魅力找到对象,生生不息,最终有了你……

    (more…)

  •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oward Zinn,身为一个美国人,把整个美国史一黑到底,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到现代,用事实揭露得体无完肤,连华盛顿、林肯这样公认的伟人也不留情面,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本书我看得比较慢,记性也不好,以至于现在读完了,前面的都忘得差不多了。不过看到好多史实和案例的时候,不禁大呼黑得漂亮。同时也经常纳闷,为什么我国没有把它翻译过来做资本主义民主的反面教材呢? (more…)

  • There and Back Again

    多年前就感慨过,当初写博客的那拨人,都不写了。现在更是如此,大家如果还有阵地,都转移到微博或微信了。不过微博微信毕竟不像自己的地盘,乱七八糟的,噪音太多了。

    我的博客在十年间,天灾人祸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至今还在苟延残喘,不容易。我已经不记得我折腾过它多少次了,上次是用 Python 自己写了个简单的程序,替换了 WordPress 吧。不过就在刚刚,我又换回 WordPress 了,不想折腾了。我自己写的程序没怎么做管理界面,导致我经常忘记写文章的链接。还有垃圾评论来了,我都不记得管理评论的链接是什么。

    以前搬家或者换程序的时候,还会仔细考虑如何修改内链,如何保证旧的链接格式还能访问,文章格式不要乱。现在不再考虑了,有的图片可能不会正常显示,访问旧的链接是 404,某些文章里用 JavaScript 做的效果也没了,评论、分类都懒得转移过来。

    最不折腾的办法其实是用第三方的博客服务,但是国外的所有博客服务在国内访问都有风险,国内所有做得还不错的博客(或类似)服务最终都会倒闭,所以,我还是自己弄个服务器稍微折腾一下吧。

    博客名字也改成了我最早使用的那个,所以本文取了这么个名字。

  • 用 Markdown 记笔记的一些工具

    我和身边好多朋友都用 Evernote 来记笔记。但是好多年了我时常有个念头,如果用 Markdown 来写笔记,同时又能利用 Evernote 稳定便利的同步服务,那该多好!

    几年前在 Google 搜这个话题的时候,发现的网页现在竟然已经找不到了,印象中好像通过 Apple Script 来调用一个 Parser. 还有个特别简洁的应用,简洁到我都无法适应。

    今晚想写点笔记,看见 Evernote 又觉得贴个代码太丑了,花了点时间看了看现在的解决方案。

    Quiver

    Quiver 号称“程序员的笔记本”。

    优点:

    • 与 Evernote 相似的界面,容易上手
    • 代码高亮功能貌似很完善
    • 支持普通文本框插入图片——纯粹的 Markdown 也许偶尔无法满足需求
    • 全文检索
    • 有实时预览
    • 支持 LaTex(这个我现在基本不用了)

    缺点:

    • 实时预览无法跟踪当前编辑位置
    • Markdown 语法支持有限(我只简单测试了表格好像不支持,但并不十分确定,求指正)
    • 撰写笔记是基于“Cell”的单位,是个新概念,我放在缺点里因为我不是很习惯……Cell 有四种 – Text, Markdown, Code, LaTex
    • 小 bug – 在文本框按了 Tab 后无法 Undo,只有再输入普通字符才可以一起 Undo

    如果 Quiver 有完善的 Markdown 支持,并且继续完善功能,修正 bug,我会购买并替换 Evernote 的。

    StackEdit

    StackEdit 是基于浏览器的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开源项目。

    优点:

    • Markdown 语法、扩展支持得相当完善
    • 云同步支持 Dropbox,Google Drive
    • 支持浏览器本地存储
    • 实时预览并且追踪当前编辑位置

    缺点:

    • 没有全文检索(貌似有用户贡献的插件可以做)
    • 云同步支持的两家基本上不能用
    • 同步功能不是很合意,比如删除本地的笔记,服务器上不会删除

    马克飞象/Marxico

    中文版英文版,都是收费服务,基于 StackEdit 做的。它是通过 API 跟 Evernote 集成,但我不知道如果我在 Evernote 那边做更改的话会发生什么。在这里编辑,在 Evernote 里阅读,Evernote 里还有一些非 Markdown 的笔记,怎么区分呢?有点乱,我先不考虑。

    Sublime Text + 插件

    语法高亮和预览都有插件,而且加上 LiveReload 插件还可以实现实时预览(忘了,应该不能跟踪编辑位置吧)。把一堆 .md 文件分类,放在一个目录树中,不也是个功能完善的笔记本吗?Sublime Text 还可以文件夹搜索,够用了,这也是个非常推荐的方案。

    如果觉得预览插件不够好用,花钱买个 Marked 2,据说支持监控一个文件夹下面所有的 Markdown 文件,哪个有改动就给你预览哪个,还会标出你改了的部分。为什么叫 Marked 2 呢,因为以前就叫 marked,还便宜,我买过。那时记得标注修改部分的功能还有 bug,现在涨价了,应该功能也强了不少吧。因为他放在 App Store 里卖,所以得换个名字,要不然我这样买过老版本的就可以免费用了。


    看起来 Sublime Text 的方案非常好啊,我都有点忘了我为什么不选择了!可能这个整合起来各种插件,还要考虑怎么放在云上,相对于 Evernote 来说太繁琐了吧。人家可是下载个应用,输个密码就行了。

    另外我还有多看阅读的读书笔记,也都同步到 Evernote 里了呢。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Evernote 你难道看不见网上那么多人在找 Markdown 写笔记的解决方案?这些人都换了一代了,你敢不敢把这个功能做进去?

    此文胡思乱想,虎头蛇尾。如有高见,欢迎赐教!